第(2/3)页 看着领到粮食的流民欢喜兴奋的笑脸,徐庶和一干学生、士兵们心中涌起无边的自豪感,心中对一手缔造这一切的郭斌,更是无比地崇拜与敬服。 到了下午,执行完监视任务的士兵们又领到了新任务,他们被要求带着长长的绳索,去划分各个乡,村,屯的界限,并按照要求将新城区新增的“市”也划分出来。 为了方便管理,亦为了节省材料,房子全是排房,就跟后世军营的单层平房一样,只是前面多了个小小的院子。每一排有五户,两排是一个屯,二十排房子便是一个村了。 村中形制简单,中间是一条较宽的路,两边各有十排房子,最外面的院墙相连,正好将整个村子以高墙围起来,只在村口设一个大门。这样正好符合现在城中“里”的建筑和管理习惯,便于管理,亦可防止外人为盗。 村与村之间以大路分隔,大路连通南北,横贯东西,便利得很。 至于流民们,目前虽尚没有地方居住,可每天能领到粮食吃已经是万幸了。 如今看着一群穿着毛毡制成的新奇衣服的士兵在一帮学生崽子的带领下,拿着绳索石灰粉,在城西的空地上划线,流言便传开了。 有人说,这是新上任的郭县令怕流民作乱,要用施了法的石灰粉将流民的魂锁在这圈圈里! 一时间,人心惶惶。 可是,到了下午,见到新上任的村长们带着一干年轻后生,用大车拉着一车车的粗麻布衣服回到各村时,城西的流民聚集所沸腾了! 这可都是新衣服啊,还是能御寒的棉衣!有的人活了几十年,一辈子都没混着件新衣服穿。捡了富户扔掉的旧衣服,回家里去缝缝补补又能体体面面地穿出去。至于新制的麻布棉衣,那可是连过年都舍不得做的奢侈品啊! 他们这些人都是穷苦出身,谁做了件新衣服不是珍而重之地收起来,等过年或者有重大事项的时候才拿出来充充门面?能穿一件新衣服出门,那得是多体面的事儿啊! 可是这分发新衣服的热乎劲儿还没有过去呢,一个流言便在城西传了开来:新上任的郭县令竟要给他们建房子! 对此,很多人是嗤之以鼻的,对于这种无稽之谈,流民们也都当笑话听。 什么是流民?他们是一群一无所有,即便是勉强遮羞的衣物都凑不齐的人。要说有人给他们吃食,他们信,流民就是出来要饭的嘛!之所以聚集在城外,就是盼着县衙能放粮,盼着城中的大户会好心施舍几天粥饭。 他们知道这个刚上任的县令姓郭,也知道他是个好官。这不,粮食、新衣服都发下来了嘛。 可要说郭县令要给他们建房子,他们都哈哈一笑,道:“郭县令不但要给你盖房子,还要给你找工做,还要把你收为家奴呢。” 第二天,除了尚需要去衙门中领粮食的各个屯长、村长,以及赶着牛车去领粮食年轻后生们穿了一身与后世的服饰已相去不远的新衣服,流民们的打扮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郭斌看到这奇怪的现象,询问过前来领粮食的村长们才知道,这是苦日子过惯了,有了新衣服也不舍得穿。只听得郭斌哭笑不得,也对现在底层穷苦人民日子的清贫程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