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灵帝刘宏本来便不是桓帝的儿子,而大将军窦武以及窦太后让他做天子,便是想要扶持这么个小皇帝做傀儡。若任由事情如此发展,刘宏能不能长大成~人都难说的很。谁能保证,窦武和窦太后为了继续维持对朝政的掌控,而在刘宏长大之前害死他,再扶持个新的小皇帝? 因此,窦武和陈蕃之死,乃至李膺等再次被罢官,并禁锢终生,只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而党人的一次次地死灰复燃,让天子看了则更是心中警惕,臣下越是要求解除党锢,越会增加天子的疑忌之心,又怎能心平气和地解除党锢之祸? 因此,看到郭斌的一番话,刘宏心中便不平了:分明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骑都尉,难道还要向着党人说话不成?可是,直觉使得刘宏压下心中的愤怒,他知道郭斌不是如此不知好歹之人,便耐下心来,继续看下去。 “执史刀者,党人也。” 这一句话,看得刘宏悚然而惊。贵为天子,不愁吃穿,唯一在意的便是后世之名了。吏笔如刀,哪个人来世上走一遭不想留下个好名声?何况是贵为天子的刘宏?登时,刘宏静下心来,仔细看后面的内容。 “秦始皇帝焚诗书而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众以为千古之暴~政。 故陈涉一举,百姓从焉。陆贾、郦食其、叔孙通,此皆儒生。高祖用之,则南越归附,齐王降汉,汉礼初成。留侯,本韩王室之后也,刺秦王,助高祖,而得天下。 此皆志虑纯良之臣,而与党人一脉同源也。” 陆贾、郦食其、叔孙通,说的都是秦末汉初的儒生,叔孙通曾经还是秦朝廷的博士,后来投效刘邦,在汉初刘邦登基后为其定制了一套礼仪制度。而留侯,则指的是张良。张良本是战国时韩国王室的后裔,一生致力于覆灭秦朝,曾经多次谋划刺杀秦始皇,均以失败告终。 “今烽烟四起,天下大乱,诚宜解除党~禁,发檄天下,使各自招募义兵,共抗黄巾。此辈皆以气节相尚,故各奋死与之拄;虽湛宗灭族,有不顾焉。陛下诚能重用党人,则必天下响应。乡中豪绅各筑邬堡以拒敌,城内富户各尽全力以守城。使黄巾无粮可食,无兵可用,则黄巾之乱,不日可灭也。 否则,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所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臣郭斌,泣血顿首。” 读罢郭斌最后这一番话,刘宏沉思良久,心中亦不由得对郭斌愈发看重。 郭斌并非是党人,他为党人说话,要求解除党锢,也并非是为了讨好党人,这一点让刘宏尤其看重。对于郭斌提出来的动员乡中豪杰起兵对抗黄巾军,刘宏心中也是极为赞同的。他当初与何进等人的一番商议,所提出来的解决方案,也是如此。 而郭斌所提“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则更是戳到了刘宏的软肋。他所害怕的,是党人心生怨愤,若真的与黄巾军勾结,那么便真的是悔之无及了。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政治纲领的农名起义,无论闹多大的动静,都不是不可解决的;而一旦农民战争有了政治纲领,有了指导思想,则会对政府产生致命的威胁。 (作者注:昨夜惊闻噩耗,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八十九岁。鄙人顽劣,在我的印象中,余光中便大略等于《乡愁》了。然而,这却绝不是抵消在下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与哀悼之情的理由。 致敬余老爷子,愿一路走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