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波才怕自己一格挡的话,正好中了郭斌的诡计,届时郭斌长枪借上格挡的力道,枪头乱跳,猛钻而来,便是神仙也救不了自己。因此,波才格挡的位置也很是刁钻,他用扁担的中心格往玄龙枪的枪头处,这样郭斌便借不上力,无法借着枪头乱转的机会中宫直入了。然后借着自己在陆地上移动更加灵活的优势,再回手将郭斌打下马来。 算盘打得好,可是波才毕竟只是久居江湖,与江湖中人交手不少,却从未上过战阵,也没有机会与朝中的战将交手训练。因此,他错误地计算了郭斌这一击的力道,便导致了原本做好的战术计划完全失效。 郭斌久与关、张、赵云于马上切磋,长时期刻意地训练自己的骑术,可以说,他如今的马上功夫,比之关、张、赵云这种自幼习武,努力练习骑术的猛人虽略逊一筹,可较之一般的武将却是超出甚多,只因他这一身天生的蛮力。 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马具尚未完备,马具上缺少了一件重要的道具,便是马镫。 要说此时也不是完全没有马镫,任何一件物件的产生都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如今汉朝的贵族和高官所骑乘的马匹便都是有马镫的。然而这种~马镫与后世实际意义上的马镫非但形制不同,其在骑乘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去甚远。 此时所谓的马镫,其实是单镫。所谓单镫,是只在马鞍的一侧悬挂,只是用来辅助上马的道具。在人骑上战马后,脚则会从单镫中抽~出来,而用双~腿夹紧马腹骑乘。这种骑乘的方式,要求具有极强的腿部力量和耐力,故此时的骑兵并不适合长距离奔驰,且极易在作战时从马上摔下来。 而郭斌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以他一身的蛮力,夹紧马腹自然是轻而易举的,因此他天生便比别人更有马上作战的优势。 郭斌策动战马加速往波才冲去,初一交击,只听金铁交击生响彻夜空,郭斌的玄龙枪竟真的被波才荡了开来。只见郭斌胸前空门大开,若是陆地上对战,怕是早给人一枪从空门直入,性命不保了。 可是郭斌借着波才这一格挡的力道,将玄龙枪划了一个大圆,在战马交错而过之际,枪尖竟正正点在波才的脖子上。玄龙枪是何等锋锐?再加上郭斌双臂的神力,又借了马力和波才格挡之力,相当于三方合力的一击。 顿时,波才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便看到了自己那缺了头颅的身体颤颤悠悠地瘫倒在地上。 就这样,曾经大败朱儁,将朝廷南路四万大军围堵在长社城的黄巾军大将,大贤良师张角的八大弟子之一的波才,与郭斌交战只一合,便被悄无声息地斩首在当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