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黄巾之乱 第一百四十二章 噩耗-《重生东汉末年》


    第(2/3)页

    而若由荀彧与卫仲道出面的话,便不会让人觉得郭府狂妄了。因为这两人一个是河东卫家的翩翩佳公子,一个是颍川荀家的后起之秀,虽然志向不同,气质各异,其家族背景却是相去仿佛,便是在京中,也是了不得的高门大户。

    况且,他们虽然不是族中正当年的中坚力量,却也代表了一个大家族。他们能够站在郭府代替郭斌接待客人,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也不得不让众人仔细揣摩。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为郭斌张目,撑场子来了。

    因此,荀彧与卫仲道此时帮了郭斌的大忙,而郭斌也是欠了两人一个大人情。

    荀彧加入郭斌阵营,成为郭斌手下的得力干将。当初郭斌让荀彧将家人都搬来阳翟时,荀彧少不得要多想想这是否是郭斌掌控自己的手段,这也是聪明多智之人的通病,用现代的话来讲,便是阴谋论。可是当后来黄巾乱起,家乡许多不听荀彧劝说,非要留下的族人,却被黄巾军屠戮殆尽。直到此时,对郭斌的了解日益加深的荀彧方晓得当初郭斌此举的深意,心中对其之感激,无可言表。

    可以说,荀彧的人情,郭斌算是还了。

    然而,至于卫仲道的人情,郭斌恐怕此生都还不了了。此时的郭斌,脑海中出现的是当初二次进京途中,正在指挥着仆人给流民施舍粥饭时卫仲道略显瘦弱,却已然带了几分任侠之气的身影;是略带羞涩地对郭斌述说自己婚事的青年的面容;是豁达潇洒地招待在郭斌率领下众人前去卫府蹭酒喝时的笑声。

    然而,音容仿佛犹在耳畔,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好友竟已阴阳两隔,两世为人却并未经历过亲人好友去世的郭斌,此时方知道亲友去世的感觉。并没有过多的悲哀,亦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有的只是迷惘和无助,还有一丝怅然若失,一丝不知所措。

    郭斌呆呆的立在蔡府门外,浑浑噩噩地浑然不知那门房已然着人前去向蔡邕通报,亦不知如何进了蔡府,也不知道蔡邕与自己说了什么,然后自己又是如何回到了郭府之中。

    平日的郭斌,总是风风火火,精力十足。他的一众手下,每当看到他,便是累得要死要活的,也会立刻回复精神。他的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光芒似的,会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从来没有见过郭斌如此的郭府众人,见郭斌竟浑浑噩噩地回来,将自己锁在书房中,一句话也不说,心中仿佛失去了凭依,整个郭府笼罩在一层慌乱中。

    董杏儿一直带着她的卫生队跟着郭斌转战南北,无论是在长社城外,还是在广宗大营中,她们都是郭斌手下这几百军士坚强的后盾。她们不仅负责救助伤员,还要负责众军士的后勤工作,做饭洗衣之类的活计,也都被她们包了。

    这些当初被袁建强行掳掠到军营中的姑娘们,仿佛焕发了新生一般,一个个每天叽叽喳喳地,为大营之中平添了许多欢笑和生趣,使得枯燥繁重的军旅生涯亦仿佛不是那么无趣了。

    这些姑娘再也没有当初要死要活、软弱可欺的样子,每个人都充满了无限活力,像只骄傲的小母鸡一般。是啊,她们中便是年龄最大的也不过十八岁,若是在后世,她们还是被包围在父母或是男友温柔的保护中撒痴撒娇的小公主,仿佛天上的仙女一般,哪里知道人间的疾苦?看到她们的改变,郭斌心中也是暗暗欣慰:这些可怜的女子,终于又有了年轻少女该有的飞扬和跳脱,她们是真的获得了新生。

    而这一切,都拜仿佛永远不知愁苦的董杏儿所赐。若不是她教给了她们救护伤患的技术,使得她们有了立身处世的资本,恐怕郭斌便是这一次救了她们,以后也还会回到原来的生活。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渔,这便是最活生生的例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