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待众人发问,郭斌继续道:“所谓‘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儒家那一套礼乐制度本来便是用来约束老百姓的,哪里又谈得上公正呢?”郭斌此言一出,关张二人和董杏儿因为曾听郭斌说过,倒是不觉得新奇,两位武学大宗师却是对视一眼,极为震惊。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时间已经过了三百多年。三百多年的时间,使得儒家学说真正从朝廷提倡的显学而写入律法,又逐渐演变为得到老百姓所认同的共同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尤其是近二十几年来,党锢之祸虽然使得无数党人殒身殉道,却也使儒学真正得到了升华。在现在的老百姓眼中,儒学是真的关乎生死的大道,它可以得到许多优秀的人才不顾生死地去维护。 关风龙和道袍老者皆为武学宗师,一时俊杰。所谓三百六十行,哪一行到了最高处都是相互贯通的。而武学练到极高处,最强调的便是对武学的认识和领悟,说得笼统一点,便是境界,因此愚笨之人是练不成好功夫的。 两位宗师练功之余,总会想到世界观、价值观等形而上的东西,他们总会想到人为何来到世上,也总会想到人为何会分为三六九等。自然,对于如何解救人民与水火之中,自然也是这些强者应该考虑的,这可能是中国人都会思考的问题,算是中华民族的思维传统吧。 然而,既然生在这个时代,便极难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既然无法超越时代的认知,便必然会有局限性。其实何止是他们,便是郭斌,又哪里能说自己的认识没有局限性呢?若是嘲笑这些古人的思想狭隘,没有超脱时代,那么两千年后,若人类文明尚未毁灭的话,那时的人们是否也会嘲笑我们五十步笑百步呢? 在汉朝,儒家正是处于奠基的时期,尚不及宋朝以后明清的顽固而腐坏,还是极有灵性的。可是在如今天下一统的时代,国家推行了几百年的基本价值观还是很受大家认同的,大家又怎么会从根本上怀疑儒家思想的合理性呢? 儒家那一套忠君爱国的思想,若在其根子上便是不合理的,哪里又能用来约束老百姓呢?那么如今太平道举起义旗,反抗政府的举动,便具有了理论上的依据,而不再是犯上作乱了。 因此,郭斌说了这么一首后世人人皆知的打油诗,却着实将两位武学宗师镇住了。 关风龙却是不依不舍,道:“以潜阳看来,太平道举事,是对还是错呢?” 郭斌道:“如今朝中,宦官乱权,外戚当道,天下阴阳失衡。若是平常年月尚好说,可去年恰逢大旱,中原赤地千里,千万流民嗷嗷待哺,饥民食土充饥乃至易子而食,其惨状岂足道哉?” “而朝廷举止失措,进退失据,于饥民泣血之时尚歌舞载之。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下之不公竟一至于此!太平道于此时起事,虽有裹挟民意之嫌,却不缺为民请命之心。斌所遇太平道几位豪杰,一片爱民之心可昭日月,可谓忠勇无双、盖世豪侠!斌心中也是极为敬佩的。”说到这里,郭斌沉默了下来,脸上一片唏嘘之色。 “马元义与我肝胆相照,虽然理念不同,立场各异,一片为民之心却可谓殊途同归!当初我曾想过要放他离去,可他却自觉事败,不能一举覆灭汉朝廷,便只会引发生民之浩劫,而甘愿赴死!此等英雄之事,实在是值得郭某敬佩,然其不智之处却也值得郭某反思。” 见郭斌停下,道袍老者追问道:“不知你要反思的是什么呢?” 郭斌看了他一眼,道:“太平道举事时,曾打出旗号,说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前辈可晓得?” 道袍老者点点头,道:“此事传遍天下,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