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黄巾之乱 第一百五十二章 惊闻-《重生东汉末年》


    第(2/3)页

    可哪里知道,短短几个月不见,当初二愣子一般的郭斌,武功进境之速竟已超乎自己的想象。

    适才挑开二人的一枪,郭斌于内劲的使用堪称经典。玄龙枪气势汹汹而来,给人以不可力敌之感,枪上所携带的力道本应极大,可枪剑相交,却是空荡荡的毫不着力,重达八十余斤的玄龙枪竟被青袍怪客手中的黑剑震得枪头飞出。

    然而那枪头却并非毫无方向、脱离控制,而是径直往褚燕剑上撩去。待将褚燕震退后,玄龙枪复又回来,以极大的力道将欲抢上攻击的青袍怪客震退。若非其身怀高深内功,于内劲的掌控也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只这一枪便要立时身受重伤。

    若说其中的详细过程和原理,身临其境的青袍怪客却是体会最深的。郭斌虽然全是凭借着本能做出的行为,却与道家的借力打力的思想暗暗相合。

    玄龙枪第一次与青袍怪客手中的长剑相交,乃是空无着力。他并不是想要用这一枪将其震退,而是想借着他黑剑上的力道反攻褚燕。斗了这么许久,青袍怪客心中明了,虽然褚燕奋死进攻,可是其功力较自己却是相去甚远。只要稳住阵脚,待其锐气稍泄,必可将其一鼓而败。

    而郭斌借着自己全力一剑的力道反攻褚燕的话,定能成功。于是他趁着这个机会,凭借对内劲的扎实把握,将郭斌的一枪所造成的用错力的损伤强压下去,反手一剑攻向了褚燕。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在将褚燕击退后,郭斌的一枪竟又返了回来,将自己再度前冲,想借着褚燕被郭斌击退的机会将其重创的一剑又以极大的力道震了回去。这一枪力道之大,简直超乎想象,待愣了许久之后,方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原来郭斌借着第一剑的力量将褚燕击退后,又借上了褚燕的一剑之力,再加上郭斌自身的力道和青袍怪客一剑的力道,这相当于集三人之力的一枪自然不是青袍怪客轻轻的一把长剑能抵挡得住的。

    玄龙抢本重,这几番借力后,其所携动能更是甩了青袍怪客的长剑几条街。

    然而,玄龙枪的这一番反复,非但显示出郭斌对于内劲的把握已然有了极大的提高,更说明其战斗时的心态调整的极佳。当初以青袍怪客的武功,足以将郭斌压制得死死的,二人首次交手时,郭斌与董杏儿联手方能将其逼退,便可知端的。

    因此,自那时起,无论是郭斌与董杏儿,还是青袍怪客,从心中认定了郭斌的武功还差得远,若论单打独斗,定然不是青袍怪客的对手。后来他两次出手救了郭斌,更是坚定了几人的这种思想,而便是青袍怪客本人,亦是在认定郭斌武功较自己相差太远之余,心中产生了极高的优越感。

    由于初次的战败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以及青袍怪客的两次出手相救,郭斌亦是每每以“前辈”称之。毫无疑问,在双方的认知中,郭斌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居于劣势的。

    然而此次因为道袍老者身受重伤,褚燕与青衫怪客剧斗甚急,局势又极不明朗,郭斌惊怒交加之下的一枪,便将以往的心理弱势全部抛却。此时的他,不再是伏龙亭侯,不再是骑都尉,不再是越骑营的统领,也不再是身系几十万人前途命运的一派首脑,他只是一个战士,一个专心一意面对敌人的枪客,他的全部心神都灌注于这一枪之中。

    可以说,这一枪使得郭斌的武道生涯迈进了一大步,不是功力的增长,也不是技术的娴熟,亦或者是招式的领悟,而是心性的进步。这是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而许多努力钻研武道之人,终其一生都未能窥其门径。

    这种进境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结果,郭斌自习得鹤戏以来,便努力练功,积累内劲,是量的积累;这大半年来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使得郭斌心性益发成熟,也是量的积累;而一个多月以来,与关风龙和道袍老者的切磋和交流,则是引发质变的催化剂。因为这一番切磋和交流,提高了郭斌的武学境界,拓宽了其对武学的认识和人生的视野,而这往往也是许多武者毕生难求的莫大机缘。到了此时,复杂难明的局面,错综矛盾的思想,却变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了郭斌武学境界提升的导火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