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汉末第一名将-《重生东汉末年》


    第(3/3)页

    二是,当前汉朝虽然倾颓,天下的人心却仍未散去,所谓人心向汉,而上天也不可能保佑叛逆。

    皇甫嵩此言可谓一针见血。首先,太平道大肆联结,不过自去年大旱时开始。人们聚集在一起,毁州破县,为的也不是共同的信仰,而只是一口吃食罢了,所以其凝聚力是极其有限的,与当初秦朝和项羽的力量相差太远了。

    另外,黄巾之乱初起时,天子下令取消党锢之禁,极大地缓和了朝廷与士人阶层的矛盾。而且两汉立国四百余年,在乡里之间所宣扬的忠君爱国的思想,也控制着下层民众,因此谁也不愿意出来做第一个叛逆之人。

    这两点认识老成持重,就像一位谆谆教诲弟子的师长一般,毫不避讳地将目前想要反汉之人不可能成功的原因分析了出来。其实,皇甫嵩还有一句话没有说明白,那就是如今的羽林精锐尚未出动呢,何进也正在京师周围整理器械,拱卫京师的官军精锐,何曾少了?

    后来更是谆谆教诲阎忠,说这样虚无缥缈难以成功却又祸在朝夕之间的事情,哪里比得上效忠本朝,紧守做臣子的本分?你虽然说有许多人会进谗言,大不了被放逐罢黜而已,却保存了好名声,死而不朽。至于你适才不顾伦常的言论,我是不敢听的。

    阎忠听了,默然不语。

    这一番对话,看在许多人眼中,会认为阎忠是个有理想,敢于破除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有志青年,而皇甫嵩则是个胆小如鼠的老朽。而事实上,这段话也的确成为皇甫嵩被严重低估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喜欢读三国的热血青年们。

    然而,或许是对这段话的理解不足,又或许是后来皇甫嵩真的被投闲置散的命运所导致的。与其光辉灿烂的前半生相比,皇甫嵩的后半生是略显窝囊的,而这也成了许多“事后诸葛亮们”对其非议的论点之一。

    看吧,当初没有听阎忠的建议,如今落得这么个下场,真是惨啊!诸如此类。然而,若是真听了阎忠的建议,皇甫嵩恐怕要早死好多年,而且不止是他,他的家族也是如此。至于后来他所遭遇的种种不幸,皆因朝廷的政治 斗争所致,而皇甫嵩亦未曾真的沦落到被放逐的地步。而是在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更是在其去世后,获赠骠骑将军。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所以,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谨以此章,纪念汉末第一名将:骠骑将军皇甫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