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让草原骑马民族闻风丧胆的强攻硬弩,可以通过鲜卑营寨中以木材搭制的简易围墙,而射伤围墙后的鲜卑士兵,能够轻易洞穿并不厚实的皮裘的铁质箭头,可以给鲜卑士兵们造成极大杀伤。而若是进攻汉军的营垒,普遍装备铜制乃至骨制箭头的鲜卑士兵们,甚至很难破开中原士兵身上的皮甲。反而汉军城上的抛石机,可以在鲜卑士兵中间造成成片的大规模杀伤。 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骞曼不得不战。否则,若是郭斌再给他们来几挂鞭炮,鲜卑大军便是高挂免战牌亦休息不好不是?更何况,汉家军士便是高挂免战牌,休战几日,待和连单于兵败的消息在鲜卑大军中散布开来,军心涣散,不用打就输了。 看着普遍顶着两只熊猫眼的鲜卑士兵从营中鱼贯而出,郭斌心中很是满意。眼前的这些鲜卑士兵,前日夜中遭到了郭二所部的偷袭,便未曾睡好。昨日一天行军,已是人困马乏,到了夜中,鲜卑大军营中又是鞭炮,又是迁移营地,直到黎明前方安歇下来。这过不了一个时辰,又不得不起床迎战,便是铁打的汉子,两日不睡怕亦要打盹了。 两军对圆,志得意满的骞曼在一众鲜卑酋首的簇拥下来到阵前,待要开口说话,却见对面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策马出阵。那人黑马黑枪,藏青色武士袍外罩着一领闪着森森钢铁反光的扎甲,威风凛凛,气度不凡,却依稀是当初在醉仙楼中有过一面之缘的年轻男子。 所谓扎甲,属于广义上的鳞甲,多是用长方形的甲片直接用皮 条或者是绳索互相穿组捆扎而成。甲片横向纵向均互相叠压,刀剑难入。其甲片间的缝隙基本与人体平行,即使从伸缩部位的空隙钻入,兵刃也会被上下叠压的甲片压制在一个和人肌体平行的角度,难以对人体造成有效伤害。 在商周时期,中原便出现了甲片以青铜制作的扎甲,这种扎甲一直保留到了秦代。而随着汉朝钢铁产量的提升,铁质扎甲出现,使得其防御力大大提升,非但可以防御到刀砍枪刺,更可抵御极近距离内的弓箭射击。因此,扎甲便成为这个时代最为传统,也最为流行的主力铠甲。 然而,其防护性虽然极好,却也并非没有缺点,这种扎甲的缺点便是整体质量过重。对于郭斌这个懒人来说,披上重达几十公斤的铠甲,再拿上玄龙枪,会成为极大的负累。虽未达到影响行动的程度,终究是极不方便的,至少平添了百余斤的重量后,便是战马亦承受不了。 郭斌本不想穿这沉重的铠甲,可毕竟抵不住郭嘉、苏双等人的坚持。若是在中原,他可以穿上命人自制的更为轻便的锁子甲,可此次北上原本并未曾想到会有大战,便未曾携带。 锁子甲又称环锁甲,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此时的锁子甲,多为从西方流传过来的舶来品,是实实在在的高档货。因为其每个环都以铆钉加固,因此有一定的防穿刺能力。可普通士兵所穿的锁子甲,质量却是堪忧。因其多为细铁条弯扣而成,铁条接口处只是挨得极近,却并未连接起来,当然亦未曾使用铆钉加固。因此,其虽然在面对刀剑的劈砍时有着极佳的防御能力,可在面临铁枪或弓箭等穿刺力极大的兵刃时,却是力有未逮。极大的穿刺力会直接将环扣撑开,使得锁子甲形同虚设。 而直到如今,穿上了如此沉重的铠甲后,郭斌方深切地体会到为何江湖人在战场上并不占优势了。江湖拼斗讲究的是辗转腾挪,讲究的是招式与步法的结合,因此需要轻灵的身法和巧妙的招式相结合。而战场厮杀却不讲究那么多花里胡哨,因为披上了沉重的铠甲后,除了郭斌、关羽、张飞这种天生神力的猛将,亦或者是如华佗这种身怀绝世内功的绝代高手,没有人可以做出辗转腾挪的轻盈姿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