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在东汉数学家徐岳的《数术纪遗》中便有“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之说。北周时期的甄鸾,曾这样介绍算板:“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算盘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 可见,此时算板的使用方法,已经颇具后世算盘的雏形,至少上面一颗抵下面五颗的规则便已经有了。只是到了北宋时期,算盘的使用方法逐渐成熟后,珠算方逐渐取代了筹算,逐渐在世间普及开来。 而郭斌为了改进此时的计算方法,也为了自己的使用方便,最初便在伏龙山庄学堂中普及了阿拉伯数字以及用于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法的竖式算式,这种计算方法的改进,无疑受到了张世平与苏双的追捧。商人嘛,总是始终对新事物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更何况是这种极具实用性,大大简化了商业计算的计数和计算方法? 后来,郭斌在一次与司马徽的闲谈中言及算盘,使得这位于学术上造诣极高的大宗师极感兴趣。于是,在司马徽的强烈要求下,郭斌便命人制作了几个算盘。 在郭斌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二年级的样子,数学课上尚有珠算的课程。当然,这种课程旨在教会学生使用算盘这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却绝没有所谓“培养神童”的奢望。郭斌虽不学无术,在憋了几天之后,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算法虽终于给憋了出来,算盘使用的一干口诀,他却是无能为力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算盘的出现,亦在阳翟县学中引起轰动。随即,这种计算工具受到了一直担任赵云副手,负责县衙中一应文书工作的徐庶的重视,并迅速普及到县衙之中。自此之后,县衙中亦出现了一大批使用算盘的高手,以后无论是每年点算户籍人口还是收取赋税、发放军粮、统计物资等,算盘都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随着郭斌对塞外三城开发的一再深入,算盘便也随着阳翟县学中刚毕业,被分配到塞外三城的学子们来到了塞外,并在交易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作为塞外三城主事的张世平与苏双,早就尝过了伏龙山庄中流传出来的新式计算方法的甜头,如今见了算盘这种极方便快捷的计算器具,哪里有放过的道理?因此,他们组织了手下的一大批年轻伙计,在阳翟县学的学子们手下努力学习珠算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世平与苏双甚至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小团队,他们手下有一批珠算高手,专门用于塞外三城中物资的点验等工作。这一次与鲜卑大单于和连的大战,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与物资的快速调运是分不开的。而物资之所以能够快速调运,虽与塞外三城中储备极大的骡马数量息息相关,张世平与苏双手底下这一批珠算高手,却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连戏志才,对他们都不住夸赞,立意等回到阳翟后,也要成立这么一支团队。 不错,高素质的专业会计员,在战争中的作用普通人是极难注意到的,可是谁都没有办法抹杀他们的巨大贡献。而如今点验鲜卑大营中的战利品,正算是“专业对口”,物尽其用了。 大约下午两三点的功夫,便听得帐外人喊马嘶声传来,郭斌忙低头出帐,果然便是关张二人率军凯旋了。对于此次战役,郭斌早便心中有数,想要全歼来犯的鲜卑主力,难度太大,也极不现实。鲜卑人马快,骑术较之中原人又好了不是一星半点儿,因此想要打败他们并不难,可想要留住他们,非得十万大军,兼施奇谋,方可办到。这种大大加大战争成本,风险系数也极高的方法,当然不在郭斌考虑的范围内。他此战的目标,便是击退鲜卑大军主力,并尽可能地歼灭其有生力量。目前看来,成效斐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