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融战争-《重生东汉末年》


    第(2/3)页

    在如今的世道,中原盗贼蜂起,长距离的运输中,相对于财物本身的价值来说,其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和高额成本在交易中往往占了大头。在遍地都是山贼、土匪的中原地区,运输货物的成本既高,风险又极大,因此许多商人选择在塞外三城中获利之后,带着抵用券回到中原,在洛阳或者颍川的商会中换取相应数额的货物或五铢钱。当然,这并非完全免费的,因为路途遥远,中原与塞外的物价显然是极不相同的。

    正是这种极广泛的使用规模和极高的认同度,使得塞外三城的抵用券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继大汉朝廷官方所发行的五铢钱外第二种通行的货币。这种极高明且隐秘的运作手段,使得郭斌成为除了大汉天子外,可以操纵整个大汉王朝经济命脉的强大力量。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中原的商人,在中原地区花费五铢钱购买了大量的丝绸、美酒等奢侈品,然后费尽心机将其运送到塞外三城。他们会先与鲜卑人商定价格,然后将易于计算的等价货物进行交换,而将剩余的货物兑换成抵用券用以购买塞外三城中由鲜卑人运来贩卖的毛毡、牛羊、马匹等物,以补齐货物,然后将这些货物运送回中原各地贩卖。又或者于塞外三城中支付仓储、食宿、玩乐的费用。

    而草原各部,则将部中所产的毛毡、牛羊、马匹等物运到塞外三城中,依照双方谈定的价格将其卖出,然后将剩余的货物兑换为抵用券。因为塞外三城距离其部落大多不太远,故抵用券的使用反而不急在一时。他们大多会在需要的时候以抵用券购买食盐等物资,而不必一次性将其买齐运回,这样便形成了以抵用券作为货币贮藏财富的现象。塞外鲜卑人中没有通行货币的空子,便这样被塞外三城钻了。

    如此看来,双方都没有吃亏,交易也都是合理合法的。

    然而,总会有人在将手中大部分货物交换过后,手中还剩余一部分抵用券花不出去。而随着塞外三城信用的逐步建立,这些抵用券的价值愈发得到人们的认同,有的商人为了降低运输途中的风险,便会选择将所有货物均兑换成抵用券,带回中原使用。

    因此,他们会在由郭斌牵头,颍川郡各大豪族共同构建的商会之中,以中原通行的价格买取丝绸等货物,然后再贩运到草原去。就这样,他们的来回贸易所积攒的财富便只能以抵用券来结算,便是富甲百万,手中所持的亦是抵用券罢了。而从理论上讲,这些抵用券,郭斌想要印多少便可印多少。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天下各族的商人们忙忙碌碌、熙熙攘攘,只是为了以郭斌为首的颍川利益集团创造财富罢了。

    便是经济极为落后的塞外鲜卑各部之中,当看到抵用券真的可以购买到美酒、丝绸等精美商品之后,许多人便会将其当做财物收藏起来,便仿佛如今的纸币一般。而当其在塞外亦推广流行开来时,抵用券便成了郭斌牵制各部的最后手段,因为他可以随时将各部手中积累的“财富”,变为一堆废纸。

    这与上个世纪美国竭力打造的美元与石油挂钩的经济制度极为相像。因为石油是世界上目前为止最主流的能量来源,它的重要作用无需赘言。而想要购买石油,是要以美元结算的,亦即想要购买石油,你必须拿着美元去买,若是人民币,人家中东的产油大国是不认的。因此,美元便成为各国争相储存的“财富”。

    到了这个时候,美国政府便可以向世界各国发行国债了。各国政府拿着真金白银去换取美元,然后用囤积的美元来购买必须的石油,这就形成了美国政府以印刷而成的纸币换取世界各国人民劳动所得的财富,然后将这些财富转换成军舰、导弹、坦克、枪支等,继续用来维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所以,美国人民可以不用工作,却能够维持世界霸权的地位,因为世界各国人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所得双手奉上。

    而看看如今中美双方的贸易 战,中国将人民币与石油挂钩的目的,便是想要从根本上挖断美国的经济来源。一旦世界各国都放弃美元,而改为以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那么美国赖以生存的依靠发行国债来维持政府与军队庞大开支的制度,便会瞬间土崩瓦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