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逼他又如何?当日朝堂上不也被他们逼得只能灰溜溜的退朝?有气,也得忍着,这朝堂,终究是秦党的! 郑元刚闭上眼睛,道:“那就去做吧!” …… 御书房中,曹安沉声道:“那些尸骨,最大的,不过十一二岁,最小的,有吚呀学语的三岁小孩,死因差不多,都是被枭了首。” “除了赵文焕还有谁?” 楚凤歌并没有暴怒,也没有暴跳如雷,语气反而平静得异常。 曹安道:“去年因浙州剿匪案而获功者有三百人,这些人要么成为赵文焕的亲信,要么做了京都的官,吏部主事王秋,东城兵马司指挥使杨建德,北城兵马指挥使吴振,京兆府司录参军等人都因此事而获功!除此之外,兵部尚书郑元刚也因此事获赏。” 楚凤歌笑道:“这么说来,那三百人不仅逍遥法外,如今有的更是身居高位?” 这笑声,听得曹安后背一阵发凉:“不错,除了北城兵马指挥使吴振被皇上杀了外,其他人要么身居要职,要么获得大量银钱……事实上,当年浙州石头县知县邓奎也发现此事不对,曾上书禀奏此事。” 楚凤歌皱眉道:“既然石头县知县已经上奏此事,为何当时没有彻查到底?” 曹安道:“邓奎的奏章被内阁压了下来,因此未曾呈奏陛下。不久之后,赵文焕便弹劾邓奎贪赃枉法,内阁不经彻查,便将其发配岭南道,到了岭南道后,邓奎因毒瘴而死。” 楚凤歌笑了,笑得极为大声: “好一个赵文焕,好一个内阁!清官横死,奸臣高居庙堂,有这等奸臣,朕何愁天下不亡啊!” “皇上息怒!”曹安忙道。 楚凤歌道:“还有呢?” 曹安从怀里取出一本簿子,道:“浙州三个村庄被屠杀百姓的姓氏皆在这上面,孩童尸骨,奴婢也令人带到京都……这些皆是杀良冒功案的证据!” 顿了顿,曹安担忧的道:“只是……如今死无对证,赵文焕若一口咬定没有此事,仅凭这些,恐怕还不足以给他定罪。” 楚凤歌眸光凛冽:“定罪?朕要给谁定罪,何来需要证据!” “让姜锋,姜寒前来见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