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道桦斜着眼睛看了看这山东老头。 这语气听着怎么那么刺耳呢? 和珅和永璘也急忙拱手:“谢陛下不杀之恩。” 确实是恩。 而且是皇恩浩荡。 虽然说这一代的满蒙壮丁恐怕都要被拉上战场去拼命。 远征万万里,去和沙俄这样一个大帝国作战。 但他们的子孙后代,至少能真正的成为大明的臣民了。 能够在大明科举,做官,经商等权力。 至少现在看起来、 朱皇帝还是很讲信用的。 他做事基本上都很“讲礼”。 讲明礼。 “既然如此.那只需要完成最后一件事情,这百万旗人的性命便可全部保全!” 朱道桦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那便是,旗人需亲自指乾隆之罪!” 三人闻言大惊。 和珅不由得问道:“陛下..不知您说的罪是?” 朱道桦看了看和珅,说道:“兴兵与大明作战,此乃战争之罪,劫掠屠杀江西、两江、河南、淮北之百姓,此乃灭绝人伦之反人类罪,依礼,需严刑正法!” “八旗那是其中帮凶,需脱罪,那便要出来指证乾隆之罪!” 说白了。 就是要让八旗都来做个“污点证人”。 通过依照明礼审判乾隆,对明清之战做最后的定性和终结——什么都要按照程序走一走嘛。 这也是朱老板维护明礼神圣性的一部分。 而八旗、乾隆。 都只是工具而已。 不过要做好工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和珅和永璘都没有说话,而是低着头沉默。 反而是刘墉出列道:“诸罪归于乾隆,彻底了结旗汉之怨,此乃陛下之恩典也!” “你们两个呢?” 朱皇帝看向和珅和老十七。 其实主要是和珅。 毕竟永璘下面的人都是朱皇帝的人了,他的意见并不重要。 这些条件主要是向永琰提的。 答应了,可活。 不答应,那就战场上见了、 和珅和刘墉互相看了看,他们其实被授予了全权——现在的大清朝能说得上话的也就这几个。 和珅长拜,跪地道:“满洲诸旗,多谢陛下恩典!” 朱道桦微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准备准备,朕也派人去先把这公审乾隆、建行营都司的事情先张罗起来再说。” 而如果这大清朝在汉地的最后一支力量以这种方式投降的话。 那朱皇帝,也就可以风风光光的进北京城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