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此,就可以用很少的力量来保持平飞。 用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在压坡度的精准方面。这样,就不会出现上上下下的局面了。刚才的情况,就是如此。 像是过山车一般的那种,极限地将阈值卡在那边。脑中还在想着如何调整现在的状态,心里是焦急的样子,又怕这数值超出太多,完不成。也有对局势把握的无力感,觉得好像就是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了局势的发展。 这还是有些令人绝望的,眼看着那些数字逐渐偏离,手中还需要对其飞机的状态作出调整。心跳跟随着这些所谓的数值,起起伏伏,好生一个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 看的人也很惊险。用luc或者说,虽然有一次是在标准之内的,但是一直是处于波动的范围内。虽然考试的时候,也能通过,但是还是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状况。 luc做了又一遍,这一次是向右的。他让我盯着飞机中部蒙皮上的螺丝。那个是他的一个目视参考点,用这个来对天地线,也会有一种很好的效果。 “你看,现在螺丝在向下。所以说,我们的带杆量还不够。继续增加。” luc一边说着,一边通过看螺丝的位置来调整。 同样是用三次配平,来完成减少负荷的工作。在进入转弯点的时候,增加油门,向后带杆。 反之,在即将退出转弯的时候,就要减少油门,并且将刚才的配平轮向前打。如此,才能还原平飞的真实状态。 把这一切剖析出来,好像是有很长的工作需求,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就真的是时间飞逝。 看完了两次不同方向的示范性操作,又是轮到我的回合了。 这一次,结合了刚才的经验,呈现出来的结果要好一些了。虽然还是有些生疏,但是大的方向还是没有错的。 虽然没有进步得太明显,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能够满足标准。 luc没有说太多,准备商量起过几天的跨城飞行。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