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同姓不同命-《鱼乐大唐》


    第(2/3)页

    见好就少,被宰相夸赞几句就不知天高地厚,是不成熟的表现。

    不管怎么说,揽月楼背后是荥阳郑氏,五姓之家,明面还是不要结仇的好。

    “好,一定带到。”

    “豆腐、豆芽无法与贵店合作,不过在下还有样物事,周掌柜或许有兴致。”

    陈鱼瞧了瞧那一箱银判,顿时计上心来。

    既然带来了,就不必带回去了。

    威胁之后一句轻飘飘的道歉就完了?总得付出点代价。

    “哦?”

    果如所料,周发奎饶有兴致。

    “此物名为火锅,周掌柜品尝一二就知晓。”

    陈鱼麻溜地将铜锅、羊肉、豆制品等诸多配菜摆在面前时,周发奎瞪大了眼睛。

    瞧见铜锅煮沸,陈鱼将羊肉置入其中,做出一个邀请手势。

    周发奎学着陈鱼的动作,品尝之后,眼中顿时浮现惊喜神色,连连赞叹。

    “此物名为火锅,涮羊肉,牛肉……当然,官府准许宰杀的牛肉哈,配上些许蔬菜,都是极好的。”

    陈鱼道:“冬日天寒,宴会之时菜肴易冷,口味大损,且油腻冷食入腹中,易生疾患。火锅之法,则再无此忧。”

    记得前世看过一种说法,火锅大行其道是乾隆时期的千叟宴。适逢冬日,和珅想到此法,避免皇帝邀请的老翁吃冷食。

    同样,在大唐也有这个问题。

    开设酒楼的周发奎,自是分外清楚。

    “火锅辛辣,冬日食之可保暖;放心,火锅夏日亦可食之,辛辣入口,大汗淋漓,毛孔舒张,亦甚是酣畅。”

    “小郎君此法与古董羹相似,却又不同,滋味相去甚远,妙哉。”

    (火锅雏形最早起源于战国,因水沸腾发出咕咚声,得名古董羹)

    陈鱼却恍然,原来这又是一道早就存在,但长久被忽略的美食方法。

    自己不过稍加改良,然后就贴上了原创的标签……

    好像有点厚颜无耻啊!

    “古来之法,略微改良而已,不同之处就在于锅底配方,倘若周掌柜有兴趣,在下愿意转让。

    豆制品烫火锅最是妙哉,届时居安里和常四爷保证贵店供货,小子还设计好了新的锅炉样式,一并交付。”

    “那就谢过小郎君了。”

    不过片刻,周发奎已经意识到火锅的妙处,欣然应允。

    价格嘛,还是那一箱银判。

    周发奎此刻的心情很微妙,和常四很相似,化干戈为玉帛还能合作,求之不得。

    不过是些许银钱罢了,算得了什么?

    却不知在陈鱼眼里,周发奎完全是被卖了,还帮忙数钱的傻蛋。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