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主要是通过弹道导弹的红外和电磁信号特征来进行侦查。 红外特征很难有办法进行隐藏,毕竟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的时候,弹体之上的温度可能会高达数千度! 根本没有办法隐藏它的红外信号特征。 除非有办法,能够让它在高速飞行的同时,还不会产生巨量的热量。 但是那样的科技,即使是在一百年之后,都是属于高端科技。 那需要在弹体之外构筑一层特殊的场。 所以,唯一能够想办法进行隐藏的就只有导弹的电磁特征。 这方面,东风-17主要是通过在弹体表面覆盖一层复合隐身涂层来实现。 来降低雷达能够探测到的电磁特征。 在隐身涂料这方面,火箭研究院下属的材料实验中心刚刚研制出的新款涂料,性能十分优异。 能够有效降低百分之八十的雷达反射。 而且考虑到弹道导弹所要面临的情况要更加极端一些,隐身涂层需要面对更高的温度。 在高温情况下,虽然会出现材料烧蚀、升华现象,但是对于隐身涂层的削弱并没那么强。 高11米的导弹,静静树立在发射架上,等待发射时间的到来。 这个重达十五吨的大家伙,正在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实际飞行。 虽然已经在YF-21激波风洞之中,完成了上千次的飞行实验。 但是风洞吹出来的模拟情况,和真实飞行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毕竟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东风-17乘波体弹道导弹,其实在设计之初是要采用发射车发射,不过目前发射车的配套研制工作还没有完成。 所以只能够采用这种近乎于导弹井形式的发射方法。 “和导弹配套的发射车,什么时候能够研发?” “老首长,您知道吗?” 对于这一件事,张星扬也是比较好奇。 毕竟一辆好的发射车,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弹的性能。 “底盘已经完成了研发工作,目前的难点主要是各个系统的整合工作。” 提起这件事,老首长也是有些头疼。 导弹发射车,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导弹的发射架那么简单。 还包含发射控制系统、测控系统、供配电系统、通信系统、定位定向系统。 在通信系统接到导弹的发射命令之后,需要将发射车快速从行驶状态转换到发射状态,然后将目标数据传输到导弹计算机之中,再通过控制系统完成导弹的快速起竖,最后完成导弹的发射工作。 在发射完导弹之后,导弹发射车还需要快速地离开发射阵地。 因为东风-17是新一代弹道导弹,各方面的性能指标都很高。 同样的,对导弹发射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发射车具有高机动性、快速调下和起竖、快速精确定位定向、高度隐蔽性、高度自动化等等。 这样就导致导弹发射车的研制工作进度非常的缓慢。 毕竟这些都是之前,汽车生产单位没有接触过的技术。 “如果不出现意外,大概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新型导弹发射车的研发工作。” 老首长有些无奈地说道。 看到导弹进度如同神速,他也希望发射车的速度能够像导弹一样。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只能够算是一种奢望。 “导弹准备工作完毕,请下令!” 就在张星扬还在和老首长谈论东风-17配套导弹发射车的时候。 一名刚刚完成导弹检查工作的工程师,小跑过来汇报导弹在发射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 马上就可以开始发射工作。 “目标观察站和路上的跟踪站,都准备好了吗?” 老首长在听到对方的汇报之后,转过头看向张星扬问道。 “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导弹研发工作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要迎来第一次测试工作。 这把张星扬重生以来,锻造的最强武器,终于要向世人张扬它的锋芒!(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