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少提醒我两次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确实飞机正往另一边偏转。 从积累来看,一开始只是一些微小的变化,没有太多的注意力能发现其中状态。待到飞行仪表杆偏离中心后,才能醒悟。 好在这一次,并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切似乎都是正常。 “今天我们做一个s39机场的程序吧,从那边回来,再到本场着陆后,换人。” luc已经做出了抉择,在麦克风里说道。 “ok。”我简单地回应。 曾有句话:美国每隔二十海里左右,就有一个机场。但多的,是一些无管制机场。 这s39机场不常去,未免也不是一个练习的好机会。 戴上了目视限制设备之后,就需要着手准备进近前准备了。 雷德蒙德机场和s39机场相距极近,从目视过去只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这还是在私照时候的152速度,172的速度要快上一些。 “上7900英尺,可以准许进行rnav 10进近。” 从东边出发,理应是进行10号跑道的进近。在晚上能见不好的时候,很少要求进行全停的,又是在导航设备保障差的情况下。 总体来说,rnav10比之前一直飞的madras机场rnav34的程序要复杂一些。 madras机场的进近程序是类精密进近。有着垂直和水平引导,一切只需要满足各个定位点的高度要求,之后进行跟着指引的操作,便可结束进近。 但是s39机场的进近程序是非精密进近,而且是传统的程序。首先的不同点是它只有水平引导,因此最低下降高,就要高一些才能满足超越障碍物的要求。 并且,在下降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平来达到每一个点的高度要求。 就像被分割了很多段一样,在设计程序的时候,他们利用这个理念来达到保护飞机的目的。 总结来说,之前的rnav34进近要平稳,省力不少。 之前做进近的时候,有错误区分决断高度和最低下降高度过,因此这次长了记性,提前就想好到达那个点的时候应该如何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