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发电卫星的热循环系统,采用了极为特殊的结构。 冷却液会在庞大的太阳能板之间流动。 通过增大热辐射面积的形式。 来加快冷却速度。 不仅如此,还使用了大量的冷却液,以保证核心温度维持在合理区间。 “我们目前的超导体,无非进行应用吗?” 虽然目前还没有室温超导,但是一些低温超导体,还是有不少。 这也是孙洪涛问出来的原因。 “那些超导体的冷却温度太低了,很难有实际用场。” 张星扬低头看了一眼地上的素色地砖: “除非我们能够拥有室温超导体,不然很难起到作用。” 孙洪涛这时候也面露难色。 即使他对于技术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研究。 也知道室温超导到底有多难。 目前能够做到高温超导就已经很了不起。 这些高温超导体,工作温度也都在零下一百度以上。 “室温超导还是太难了,现在这样其实除了有点费钱,其实已经不错了。” 陆正和眼见着场面有些冷,于是连忙出来打圆场。 “如果让你们全力生产的情况下,一年能够新增多少的装机发电功率?” 经过了刚刚的深入交流,陆正和对于太空发电也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 “目前我们的生产周期还比较长。” 张星扬稍微思考了一下,这其中的关键。 其实主要生产问题还是集中在氮化镓元器件上。 因为氮化镓元器件除了用作微波-电能转化器之外。 还是雷达组件之中的重要材料。 目前的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也需要用到它。 “大概一个月能够生产出两颗卫星核心。” “火箭方面倒是非常宽裕,能够满足发射的需求。” 自从可回收火箭技术研发成功之后。 其实就很少为火箭运力而烦恼。 “一年大概能够发射二十四颗卫星,总装机量在100万千瓦。” 这个数字对比起国内目前数千万千瓦的发电缺口。 并不是很大。 但是也能够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倒是也能起到一点作用,不过还是太慢了。” 孙洪涛听完之后,若有所思地说道。 这个发电量已经能够比肩大型火力发电站的装机量。 不过相比较于孙洪涛他们的预计,还是要小上不少。 “太空输电的优势,在于它发电极为稳定,并且调电非常方便。” 一旁的陆正和,倒是不以为意。 在他看来,调电方便这一条就至关重要。 一百万千瓦的装机量,至少能够满足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需求。 “还是要想办法,尽快提高产能。” 孙洪涛思考了一阵之后说道: “你们缺什么,尽管说。” “只要是我老头子,能够满足你的,一定尽力。” 张星扬没有出现孙老意想之中的高兴。 反而是皱起眉头: “孙老,我们这是要大力发展太空太阳能了吗?” “你不认为太空太阳能,是未能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吗?” 陆正和听了之后,饶有兴趣地说道。 “太空太阳能是未来,不过现在可能稍微着急了一点。” “这会触动不少方面的利益。” 张星扬倒不怕这些利益集团,他们又不能拿他怎么样。 但是他不得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 “目前我们大部分的发电站,都还是火力发电站。” 孙洪涛有些平淡地说道: “这之中大部分的电站,都是燃煤发电站。” “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已经下定了决心。” “要掀起一场能源产业的大变革!” 虽然孙老的话,语气十分平淡。 好像只是在讨论,今天早饭吃的什么。 但是张星扬却能够从中感受到无比坚定的决心。 无论什么人,都无法阻止这件事的推行! “只要你们下定决心,那么我们就尽快建成一座世界瞩目的超大型太空电站。” 张星扬笑了笑说道。 既然孙老都不怕,那么他也就没什么好怕的。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谁是大势,一目了然。(本章完) 第(3/3)页